水性工业漆被应用于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防护等领域,这些领域对于水性工业漆的质量和施工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大部分与油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相似,但是,水性工业漆与油漆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有自己的特性和特点,内因决定外因,相应的,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下面是水性工业漆施工过程中漆膜常见病态的现象及防治,快跟啄木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气泡
气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叫鼓泡。破裂却不能流平,就爆孔,出现细小的爆孔则称为针孔。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回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产生原因:
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等,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木材含水率高;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解决措施:
底材处理符合要求,清除油污、灰尘等;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封闭底漆封闭: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调整烘房温度至适当范围内,一般在35~50℃之间。降低烘道温度,让流平时间长点。
2.裂纹
涂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干燥涂膜产生可目测的线状、多角状、或不定状裂纹或裂缝,裂纹从小到大,从浅至深,最终导致涂膜完全破坏。开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弊病,根据裂纹的深浅可分为:细裂、小裂、深裂、龟裂、鸦爪裂。
产生原因:
木材的含水率过高,基底有裂缝,或过于疏松和粗糙,处理不良;多次喷涂时,底层涂料无充分干燥,即进行另一道喷涂,或一次性喷涂量过多或黏度过高,收缩开裂;涂层间匹配差,如硬质涂层涂布在弹性涂膜上,或混合使用了不同性质的涂料;涂料稀释过量涂膜太薄,不能抗裂;低温涂装,或遇大风,或工件表面温度低,涂层干燥成膜不良开裂;涂料中的颜料或粉质过量,成膜性差。
解决措施:
测试木材的含水率有无超过14%;加强底材的处理,底漆不仅除油、除锈、除污还应有一定的粗糙度,必要时用细砂纸轻微打磨,木器处理时,需将松脂铲除,用乙醇擦拭干净,松脂部位封闭后再涂装。涂膜一次涂装不能过厚,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底、面涂厚度,涂装应有一定的涂装间隔,底漆要干透,再涂面漆。增强涂层之间的配套性,强调底涂层和面涂层的膨胀性能应相接近,配套采用"底硬面软"的原则,多种涂料混合使用时,应选择性质相容的涂料。
3.颗粒
涂膜中颗粒较多,颗粒形同痱子般的凸起物,手感粗糙、不光滑。
产生原因:
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变粗糙。固化剂使用不当,两组分相容性差,或使用前未充分搅拌均匀或过滤引起颗粒。
解决措施:
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应静置10~20min,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涂料调配好后,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漆膜要防尘土污染,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最后打上光蜡、抛光、抛亮。
4.闪锈
是由于涂料中的水分与铁表面(如钉头、钢等)的接触产生的。当涂料在一般环境(如潮湿气候环境)施工时,出现这种闪蚀的可能性更大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被腐蚀的界面或新近活化的钢铁表面。
产生原因:
工件表面的浮锈或氧化皮处理不净;温度低,湿度高,水分挥发的速度慢,漆膜厚,漆膜干燥慢;闪锈的产生可能与铁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有关,闪锈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涂料体系,涂料如聚醋酸乙烯乳胶在低ph时,低温和高湿度的情况下,延长了水和基材的接触时间,易出现闪锈;涂料产品中没有添加抗闪锈剂。
解决措施:
将基材处理干净,涂装表面处理不应有较严重的浮锈.锈斑.氧化皮.杂物等;采取措施提高漆膜的干燥时间加强通风,薄涂多道等;提高涂料的ph值;使用闪蚀抑制剂(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和四硼酸钠),抑制闪蚀的产生;出现闪锈后,应在漆膜干燥后,适度打磨后再涂刷一道防锈漆,否则锈点会继续向表面迁移。